前幾天看報紙,無意間看到了一幅油畫作品,法國畫家米勒的《拾穗者》,我看了又看,看一遍一種心情,看一遍一種理解。我認為它不是一幅漂亮的畫,卻是一幅很美的畫。我們應該知道,漂亮和美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,漂亮的東西給人直觀上的不假思索的愉悅,它花哨、艷麗,最能在第一時間吸引和打動人,可是缺少持久的魅力;而美則不同,它不一定能在第一時間抓住你的注意力,它可能很樸素,毫不起眼,但卻持久,深刻,回味悠長。
前幾天看報紙,無意間看到了一幅油畫作品,法國畫家米勒的《拾穗者》,我看了又看,看一遍一種心情,看一遍一種理解。我認為它不是一幅漂亮的畫,卻是一幅很美的畫。我們應該知道,漂亮和美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,漂亮的東西給人直觀上的不假思索的愉悅,它花哨、艷麗,最能在第一時間吸引和打動人,可是缺少持久的魅力;而美則不同,它不一定能在第一時間抓住你的注意力,它可能很樸素,毫不起眼,但卻持久,深刻,回味悠長。
這幅畫畫的是秋季收獲后,人們從地里揀拾剩余麥穗的情景。畫面的主體是三個彎腰 拾麥穗的農婦,背景中是忙碌的人群和高高堆起的麥垛。這三人與遠處的人群形成對比,她們穿著粗布衣衫和笨重的木鞋,體態健碩,談不上美麗,更不好說優雅,只是謙卑地躬下身子,在大地里尋找零散、剩余的糧食。然而,這幅內容樸實的畫作卻給我帶來一種不同尋常的莊嚴感。三個農婦身上表現出的那種對糧食的熱愛和執著,以及對這片土地的謙卑和忠誠,欣賞這幅畫仁者見仁,智者見智,給我的卻是那種觸動心靈深處的律動。
看看眼下有千千萬萬個中國農民,正像他們一樣辛勤勞作在廣袤的土地上,用他們的汗水澆灌著養育我們的土地,他們契而不舍,他們毫無怨言,他們熱愛自己的土地。他們用那雙雙粗糙的大手創造了豐厚的物質財富,他們在這里付出,在這里種下希望。在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日子里,我們能看到他們期盼的眼神,在收獲的田野里,我們能看到他們那憨厚、滿足、幸福的笑容。雖說條條皺紋,深深淺淺的溝壑爬滿他們的臉上,但卻顯得如此可愛、可親。那滿臉的滄桑,如同那高山的紋理經歷了怎樣的風雨洗禮和歲月變遷?筛淖儾涣说氖撬麄儗ν恋氐臒釔,對大地的執著,對豐收的盼望,對自己勞動果實的珍惜。
在我眼里,農民就像是藝術家,他們如雕塑家、畫家們等等一樣,他們的農業作品更充滿了價值。他們的衣著打扮,是他們工作環境的需要,就像任何職業裝,是莊重和適當的。他們的服裝,正展示了他們的勤勞和與自然和諧的質樸,就像寫字樓里西裝革履的紳士、靚麗的女士們一樣,是時尚而有風度的。他們為我們提供豐富充足的糧食,讓人們的物質基礎得以保障,更重要的是為社會培養出了杰出的人才。他們吃苦耐勞、心地善良、任勞任怨、鄰里和睦相處、不斤斤計較、寬容待人。在他們身上處處散發著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,他們是我們最美的親人。
我們是炎黃子孫,我們是大地的兒女。養育我們的祖祖輩輩就是這樣在為我們演繹著生活的真諦,在以身作則地言傳身教著。我們可能不像他們那樣勞作在美麗的土地上,可我們應該繼承他們的勤儉、質樸、善良的傳統美德,以及對待生活的態度。珍惜自己的工作,并為之努力付出,相信一份耕耘,一份收獲!(原料車間 王煥) |